词语z

专利流氓是什么意思,专利流氓的意思词语

专利流氓是什么意思,专利流氓的意思
专利流氓是什么意思,专利流氓的意思详情如下:

 拼音:zhuān lì liú máng 

词条内容:专利流氓,也称专利蟑螂(英语:Patent Troll)是流行于西方欧美各国的一个名词,用作形容一些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以获取赔偿,却从没生产其专利产品的个人或公司。这些公司的行为并不违法,只是因为其目的和经营模式令人反感而被称为“流氓”,是道德评价上的一种贬义称谓。1993年美国用专利蟑螂或专利流氓来形容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的公司。其相关名词还有“非执业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不制造专利权”,“专利鲨鱼”,“专利营销”,“专利许可公司”、“专利授权公司”等。
释义;高智发明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专利流氓”(也叫专利蟑螂)是指那些拥有创新技术知识产权,自身却并不进行创新的所谓“非执业实体”,是流行于西方欧美各国的一个名词。
截至2008年为止,美国是全世界专利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专利诉讼案件超过2400件。而根据美国Patent Freedom调查指出,至2010年4月1日为止,美国有超过325家专利流氓公司,领域大都涉及半导体、软件应用等。
2011年,美国专利诉讼案件有5842起,涉及公司1150家,其中多半公司在当年的收入都不足1亿美元,由此可见,专利流氓的目标并不是只有大公司,他们购买专利的目的就是为了起诉专利侵权者。众多专利流氓公司中最著名的是高智发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
美国甚至出现专利恐怖分子(patent terrorists)一词。
由来专利流氓起源于1993年的美国,最早是用来形容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的公司,这样的专利公司往往具有很强的寄生味道。
特征;1、以低价向破产的公司购买专利;
2、自己不生产产品;
3、购买重要专利来控告大公司;
4、暗中出击。
成因;专利蟑螂成因主要是专利机制上的漏洞,例如一些内容与已有专利相似或重复的专利,或用字空泛却仍被通过申请的专利,与及已经提交但数量过于庞大而迟迟未能审核的专利申请等等。
根据2004年的数据显示,一件典型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在诉讼开始前已经需要花费一百万美元或以上,而即使胜诉亦需要花上二百五十万美元或更多 。加上法庭的裁决难以预测与及其巨大的成本及风险导致受害公司皆倾向赔款了事,亦是助长专利蟑螂的原因之一。
案例;惠普公司苹果在2007年被专利流氓起诉了12次,在2011年被起诉了42次。
1995年,Pitney Bowes以1982年申请的一项专利7项“权利要求”中的前3件控告惠普公司侵权。2001年6月4日,双方取得和解,惠普 公司向原告支付4亿美元。Pitney Bowes继续以此项专利控告Apple、松下 电子、三星 等八家电子厂。
黑莓手机
2006年,加拿大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公司和加州专利公司NTP长达六年的诉讼终于达成和解,黑莓付出了6.125亿美元。
数据引擎
2012年9月,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名为数据引擎(Data Engine Technologies LLC)的科技公司向法院递交文件,起诉苹果公司Numbers电子表格软件,侵犯其专利,并要求苹果赔偿。这家公司并不是该专利的最初主人,而是几年前从Borland公司购买的专利。
Lodsys手机游戏开发商
名为Lodsys的手机游戏开发商,曾经将应用内购专利出售给了苹果,而在后来则非常眼红各个游戏开发商通过游戏内购获得大量利润,这就让任何在应用中加入内购功能的开发商成为了Lodsys攻击的目标。在2011年5月,当起诉刚刚开始时,苹果就选择支持iOS开发者,称公司与Lodsys之间的专利已经包含在iOS开发者工具中。2013年,Lodsys的手机游戏开发商起诉了一系列的著名游戏厂商,包括Gameloft、Gamevil及迪斯尼都未能幸免。Lodsys公司表示上述这几家游戏厂商均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Lodsys公司所拥有的应用程序内购专利。
诺基亚
2013年9月初,微软宣布,将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另外还将以16.5亿欧元获得诺基亚为期10年的专利授权。之前曾有分析称,诺基亚并未将这些专利直接出售给微软,原因是诺基亚希望将来能通过向Android手机厂商授权的方式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12月9日,欧委会竞争委员阿尔穆尼亚当日在巴黎演讲时警告诺基亚公司不要成为“专利蟑螂”(Patent Troll)[3] 。
范例:美国高智发明公司
专利纠纷案不断;美国高智发明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州。创始人是微软前首席技术官内森·麦沃尔德。主要靠向其它公司索取专利费而生存。据称,截至到2012年,在它的手中握有3万个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公司之一。在2011年,营收达到了7亿美元。高智发明曾披露的文件表明,谷歌、亚马逊、苹果、微软及其他很多家企业在该公司拥有经济利益。
根据高智发明公司的自我介绍,他们是一家促进创新工作的公司。比如说,他们会和顶尖的发明家合作、在发明的过程中,给发明家以资金支持,而发明家则将"专利权"作为回报,然后,高智发明公司再依靠这些“专利权”向其他公司收取专利授权费来获得收入。高智发明说自己的使命是推动“发明型经济”,是保护发明人的好公司。但是事实上,也有人认为,高智发明和创新或者发明无关,但和保护创新、保护发明有关。
美国两位大学教授对高智发明公司进行了跟踪式调查发现,高智发明先是一次性付给小公司一部分钱,之后再从自己每一次从这个专利获得的收入中,分一部分给小公司。而当高智发明发现某家企业侵权时,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对方告上法庭。